在我们印象中,我国历史上,古人建城池多以方形为多,取天圆地方之意。这关系到古人对天地形状的认识。 异形城池,比如不规则多边形、圆形甚至三角形的在我国虽有存世,但相比较并不多,两只手可以数得完!比如:甘肃靖远县三角城、山西三角城、北京房山三角城…… 把范围缩小至广西来说,就更是少的可怜了。假如让你凭记忆回答,我猜很大多数的人会回答:没有。 但是,在广西中部的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地方,以广西目前仅有的一座三角城址,几乎颠覆了学术界、考古界、历史界的普通认识。 这个地方就是来宾市象州县的军田村,一个原本毫无来头没人在意不值得说道的小村落。 关于象州军田村的历史意义和考古价值,以及对固有历史认识的冲击,我已连续发过两文,不再赘述,可查阅《为这个“广西第一”,来宾和贵港互不相让,争了多年》、《“广西第一古城”碑刻现身,力证象州为桂林郡治身份?》 为什么大名鼎鼎的广西第一古城,竟长成奇葩的三角形? 首先要明确的是:军田村古城址的沿用历史上溯至秦以前,城址所在的区域人类活动迹象可上溯至商周时期,还可能更早。应算是广西境内历史最悠久而且尚能有遗址可考的古城址。 另外,根据城墙的构筑技法和城郭的布局形制,也可知古城的修建落成时间,远在秦代之前! 军田村古城址整体呈圆角等边三角形结构,总面积达平方米,主城面积平方米。 根据秦时城池的建制规格计算,军田村古城至少可容纳户,约0人口居住。根据目前掌握考古资料,已知的同等规模同样形制的城池,只有甘肃靖远县三角城可比拟! 又据目前掌握的古城遗址来看,三角城多存在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要建成三角形这样不规则外观,完全在于建城之处的地形所迫。 比如靖远县三角城,西北靠山,叫甲盔山,西南邻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缓向侧斜。城址西、北面直列夯筑,其余两面依山势弧曲连接而成。 总结一句就是,靠山傍河,虽然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但是毕竟不是平原,还是需依山势走向而建,山势高的地方,还必须建台阶。 靖远三角城遗址的一段古老城墙军田村古城虽然也是靠山临河,有着和其他三角城相似的地理环境,但是,却是处在冲积平原之上,除了东面依靠着马鞍一样的山体之外,其他三面均为平坦的河床之上,且距离最近的河岸还有不少的纵深距离,按理说,完全可以修建成一座方方正正的城池,却为何偏偏修成和当时岭南建筑风格完全不一样的模样? 最为合理的解释是:它最初是古时的一个方国(部落)王城,方国的首任主人原地修建的简易城堡类建筑。利用地形将城堡的基础,修建成形似三角形。随着城堡主人不断地替换,城堡也不断被整修。后上位者,或是偷懒,又或是因生产力不足,就再没有进行进行全盘改动,只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固加高而已。 一直以来,这里的古先民,世代生活悠哉和美,守护着漫山遍野的肉桂,耕种着十余万亩膏腴良田,享用着在现代都名气堂堂的“象州大米”,不用担心外敌和战火。 直到秦军开始攻打岭南,方国的军民在距离王城5公里外的运江镇——方国链接外界的最主要的交通隘口,与秦军进行了惨烈的激战。最终方国军不敌强大的正规军,不得不撤走,隐于山林。 秦军就捡了个便宜,在王城就地屯军,并建立起了类似区域行政中心性质的驻点,更图南下。因为方国之内及周边密布着大量桂树,驻点就被定为桂林县。 至公元前年,秦军南征诸事平定,朝廷将桂林县纳入了桂林郡的管辖范围,并将桂林县作为郡治也是顺理成章。 部落王城变成了郡治所,身份不一般了。而且,方国军队虽败,但实力尚存,夜袭骚扰还会时有发生,对治所的威胁还比较严峻的。此形此势下,继续整修城墙是最直接的御敌手段。于是三角城又得到了更加完善的修缮——加建了城门和鼓楼,加上秦流行的板筑技法的应用,城墙更加高大和完美。 终于呈现了目前我们所研究的圆角等边三角的形状!这是中国古城池建筑史的一个奇观。也是过去从未见过的重大发现。 军田村和古桂国的联系? 在秦统治岭南,现广西辖境内,曾经存在一个方国(部落)政权,据史料记载,为“桂国”。国内大量产肉桂,并以此作为朝贡之物,供给朝廷。 “桂国”作为国家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是在商朝,当时,商王朝开国君主成汤王要手下伊尹撰写了一份各方国进献物品的详细要求,名叫《四方献令》。里面说到:正南方这些这些诸侯国,请用什么什么特产向朝廷进贡。桂国正是提到的正南诸侯国之一。 由此可知,古桂国至少在商朝已经存在,而且政权治理和农业生产已经趋于成熟。如果按国家成长史,古桂国的初始建立,还可以前推至夏朝末期——这和军田村古城遗址的沿用时间吻合。 秦朝攻取了岭南百越诸地,设立桂林郡、象郡、南海郡。 其中桂林郡的得名是因为“江源多桂”,这和古桂国得名的原因同出一辙,或许可以说明:桂林郡和古桂国的地理位置处在同一区域内。 军田村南2公里处的那槽村曾发现了一战国大墓,出土有青铜人首柱形器2件、青铜钺2件。这是目前全广西唯一发现和出土有青铜人首柱形器。 人首柱形器——最神秘的岭南青铜器广东罗定博物馆长,考古研究专家陈大远明确指出“青铜人首柱形器是最能代表王权的”器物。尤其是青铜人首柱形器,是岭南特有的礼器,始于春秋,终于战国。 出土王权礼器,是一国国都最重要的证据。另外,据考证,那“槽”地名,在古骆越的僚语是“首领、国王”的意思。从王权礼器和地名含义双重证据可知,下那槽村一带地方是王族居住地。 种种迹象线索错综复杂,又清晰地相互印证,论证着军田村古城遗址和古桂国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加之在岭南的大山深处,存在着这样一座颠覆了传统认知的数千年三角古城,更给军田村古城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神秘的面纱。 历史之上本就覆盖着一层层尘土,只有一次次遗址的挖掘,一层层的访古,才能总结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只是目前军田村内现代化民房鳞次栉比,给进一步发掘考察带来了巨大困难。 无法深层次发掘,留给我们的疑点也就无法很好地考证,学术界、历史界、考古界的争论就一直存在。 岁月漫漫,古城悠悠,我们只能期待谜团破解的那一天。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148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