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代的州官和文人雅士将象州的山水名胜提炼和概括“八景”。明代秦宏智写《象州八景总题》中“更爱圣塘仙境好”,所指即是象州古八景之一“圣塘仙境”的圣塘山。 圣塘山(网络图片) 清乾隆《象州志》卷之一“山川”记曰:“圣塘山在安中里,猺山险峻异常,昔有人攀藤而上,见一池清碧可爱,游鱼落花,逈出尘表,名曰‘圣塘仙境’,为州八景之一。” 清乾隆《象州志》之载 圣塘山位于广西金秀县西南部,海拔米,山峰高而险峻,是大瑶山的主峰,也是广西第五高峰。在年金秀县建县之前,圣塘山长期属于象州中平乡(古称安仁乡、安仁中里、安中里)所辖,清同治《象州志》还在安中里地图中将“圣塘山”特别标注。 清同治《象州志》“圣塘山”标注 圣塘山因其上有“圣塘”而名。乾隆《象州志》载:“圣塘在圣塘山,春夏水溢直注小江。”乾隆《柳州府志》载:“圣塘山泉在城东八十里,流经江头等村,灌溉安中里田亩” 根据笔者所掌握的现存史料,“圣塘”最早出现于宋代。在南宋《舆地纪胜广南西路象州》中有载:“圣塘:离城一百里,石山高峻,人莫能登;昔有一藤蔓垂地,一猺人攀援而上到绝顶,见一池小清冷可爱,亦有鱼龟,猿猴至多,桃李环之,猺人归语;后其藤蔓为风雨折去,至今人莫有至者。”“圣塘”也可能出自时间更早的《(象州)风土记》,如清庆《广西通志》有载:“圣塘山,州东北一百六里,高峻不可登,上有塘水,相传热水源出其下,《一统志》。昔有藤根垂地,人或攀而上,有一池水清冷可爱,鱼鳖游泳,桃李树环绕之,且多猿猴。自藤为风雨折去,人迹遂绝,《风土记》。”此处的《风土记》所指的应即是宋代《(象州)风土记》(详见拙文《象州旧志简述》)。 《舆地纪胜》之载 明《一统志》《广西名胜志》《三才广志》嘉靖《廣西通志》等诸多史籍都有类似的记载。雍正《广西通志》记曰:“圣塘山在州东北一百二十里安中里猺山,热水出其下,相传昔有猺人攀藤而上,见一池清冷可爱,内有鱼鳖,桃李环绕,且多猿猴。”“圣塘山出有水源在城东八十里,流经江头等村,安中里田亩资以灌溉。” 雍正《广西通志》之记 圣塘之“仙境”一说,更早的则出现在明代《广舆记》《花史左编》,均载:“圣塘山:象州,高峻不易登,昔有猺人攀藤而上,见一池清碧可爱,游鱼落花,宛似仙境。” 《花史左编》“仙境”之称 清代江容淮曾写有《圣塘仙境》一诗: 千嶂依稀姑射山, 云烟深锁许谁攀。 桃源有路知何处, 瑶岛无尘非等闲。 泼剌游鱼潜碧浪, 缤纷残蕋落银湾。 仙踪不使渔郎问, 镇日微茫露髻鬟。 清乾隆《象州志》江容淮《圣塘仙境》诗载 清代岭南名儒郑献甫曾写《圣塘山》咏诗: 我家圣塘山,未睹圣塘水。 朝爽洗素秋,目极三十里。 神鱼无凡鳞,仙花有奇蕊。 梦想四十年,攀条负樵子。 谢客蜡木屐,准果去前齿。 民国《象县志》韦陟云诗载 清同治举人(象州县大乐镇)韦陟云当年曾一时兴起登上圣塘山,并写有《圣塘山》长诗: 堂堂圣塘山,汩汩青溪水。 明明天上月,泼泼叚中缩。 洪地频层巅,激流环峻趾。 青冥横其上,白云出其里。 其南多樟枬,其北富梓李。 江莲杂松桂,山桃间兰芷。 草木已蒙茸,攀条扪葛蕊。 丹葩耀日鲜,绿叶和云委。 及兹怀高蹈,策杖登垒。 虽无谢公屐,庑纳王乔履。 山花散蒙蒙,馥郁闻珠蕊。 石磴泻嫣红,涧泉浮姹紫。 清能照我心,坚亦砺我齿。 扶行过小桥,言寻遗庙址。 不知何年造,古屋余阶戺。 (过石梁得古庙) 芳塘久芜没,斤竹罗摧嗺。 (顶天池广可数里,旁多斤竹) 仙禽与奇兽,杂沓游岸涘。 绝献耸岩崖,瓴甓嵌厜义。 (岩下十数矼,大可十¨) 四时足云气,半岭滋石髓。 樵人不敢行,高下盘迤逦。 仙人赤松子,邀我餐霞绮。 洪崖拍我肩,玉女补我被。 投壶争一笑,琼膏斟玉体。 葛洪采药来,丹林苞素花。 呼吸沅瀣中,登降瓦侈靡。 或翳彩凤旄,残骑白鹿麂。 翩然鸾鹤集,扬扬亦止止。 琴高最后至,溪间骖赤鲤。 飞行夹日月,天地相终始。 圣堂湖(网络图片) 圣塘山是大瑶山的标志,今日更是个旅游的好去处。由于下六甲水电站的建成,“圣塘”也已由原先的一个点而外延扩大成“湖”,即是“圣塘湖”(也称“圣堂湖”)。今日高峡出平湖,圣塘湖正似一幅情趣盎然的风景画,山水相承,生态和谐,喜迎八方来客。(吴孝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17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