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织金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严格按照4个%的要求,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选优配强村级干部队伍,在33个乡(镇、街道)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和个村(社区)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发动群众优势和村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有机结合起来,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发展遍地开花,走出了一条增强组织力量,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成效,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   支部引领干群齐心有底气   白马村曾经是织金县熊家场镇名副其实的贫困村,村庄房屋破旧、道路狭窄、污水遍地,传统的农耕收入使村民无法维持生计,青壮年全部外出务工。“穷、脏、乱”让大家出门说话都没有底气,眼看着周边村寨陆续搞发展,白马村“两委”焦急地聚在一起,商量着怎么办。

村支书张龙敏是村里有名的实干家,面对全村发展的困境,她提议,白马村要发展,就要利用全村现有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作用引领作用,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动老百姓利用自家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借助江凝蚕业公司的平台,发展壮大种桑养蚕产业,引导贫困群众到基地上务工,让他们在获得利益分红的同时获得务工收入。目前,村合作社已发展种植桑树亩,修建养蚕房5栋,年盈利了40余万元,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党支部作为合作社的“掌舵手”,为让贫困户看得见收益,对产业发展有信心,白马村还把全村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全村30余名党员、群众赴广西省百色市等地参观学习种桑养蚕产业,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内生动力,让他们参与到产业发展当中来,干群齐心,为产业发展汇聚强大的发展动力。   如今的白马村在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带动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白墙青瓦雕花窗的黔西北民居错落有致,掩映于青山绿树间,成片的桑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生活火起来了,曾经“养在深山人未识”的闭塞苗乡,驰聘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向世人展现着苗乡“良骏”新形象。   干部参与“唇齿相依”有干劲   天刚蒙蒙亮,在织金县马场镇中心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南瓜种植基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打破了夜的沉寂。村两委班子成员正带领群众在湿润的土地里覆膜点子,抢抓时节栽种南瓜。     “我们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于年10月成立,带领群众抱团发展、增收致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心村村支书吴学明显得神采飞扬,信心满满,如今自己作为合作社的法人,支部与合作社“唇齿相依”,工作起来更有干劲了。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合作社通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引进龙头企业织金县康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村种植了亩玛瑙红樱桃,并采取林下套种的方式种植亩南瓜,每年樱桃成熟的季节,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带动了村集体产业的发展,还有效带动全村户人增收脱贫致富。   中心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是织金县推行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一个缩影。为规范生产经营管理,制定合作社章程,各村依法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积极鼓励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经济组织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动员所有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经营生产,其他农户自愿将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管理等投入村集体合作社,成为股东。同时,建立村(社区)干部经济待遇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绩效挂钩制度,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群众增收发展致富。   选好产业产销对接有前景   为抓好产业发展,织金县紧紧围绕种植业“”(发展50万亩皂角、30万亩南瓜蔬菜、10万亩药用银杏、10万亩竹荪及菌材等产业)和养殖业“”(牛30万头,羊30万只、生猪万头,家禽0万只)的产业布局,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载体,采取“订单式”的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带动贫困户年参与产业发展实现持续增收。   在实兴乡上坝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香葱基地里,到处都弥漫着淡淡的葱香,原本受因疫情影响显得格外冷清的坝区里却异常繁忙,50余名贫困群众正在香葱基地里忙着分苗栽种,到处一片人勤春来早的农忙景象。   “前段时间,因受到疫情影响,我们都呆在家里,没有外出打工。现在逐渐复工了,村里面小葱基地都忙着移栽小葱,村委会就组织我们来这里务工,每天工资在80元—元之间,离家又近,收入还可以,大家都愿意来做。”正在香葱基地干活的贫困户杨启友说道。   村党支部书记刘祖元介绍,上坝村香葱基地主要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带动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发展香葱种植。目前,基地种植有香葱余亩,就近就地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有效带动了该村60户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在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中,织金县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通过带动、培训等方式提升合作社发展实力,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采取精准产销对接、利润返还、保底收购等方式,实现村企共赢,共同发展。   利益共享农户增收有门路   “现在,我们种植的西蓝花和莴笋采收了,按照1元/斤的保底签售价格来计算,亩产值可达-元。”织金县金凤街道化垮居党支部书记杨发亮脸上写满了喜悦之情,“等西蓝花和莴笋全部采收结束后,我们还打算在基地种植辣椒,主要以二荆条辣椒和鼎盛52号朝天椒为主。目前,合作社已与百味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按1元/斤和1.6元/斤的保底价格分别收购二荆条辣椒、鼎盛52号朝天椒,种苗和技术服务指导由公司提供”。   织金县金凤街道化垮居通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发挥居党支部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整合全村现有的.39亩土地资源,将群众的土地集中起来种植莴笋、西兰花、红菜苔、鲜食毛豆等经济作物,覆盖全村所有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参与合作社务工等方式,实现全村贫困户72户人“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脱贫攻坚格局,让贫困群众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管理者。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织金县紧紧抓住村党支部这个“火车头”,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巩固脱贫成效,为全县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加快全面小康进程,推动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李国洪杨俊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陈泽尔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8648.html
------分隔线----------------------------